足球直播

曝足协正推进洋哨执法2阶段 已落实3名亚洲籍裁判

时间: 2020-10-07 中超

稿件来源:足球报

记者金错报道 距离中超第二阶段开赛还有十天,在淘汰赛赛制下备受瞩目的裁判执法安排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报了解到,中国足协正在推进邀请外籍裁判的工作,因为涉及到防疫等方面问题,目前落实的仅有3名亚洲籍裁判员,裁委会将具体衡量第二阶段比赛的重要性以及敏感程度,在争冠组、保级组的关键场次中安排其执法。

本土裁判在第一阶段的执法引发多次争议,多家俱乐部以最激烈的态度申诉和抗议执法不公,虽然聘请外籍裁判在往年是常规动作,但今年足协表示“从现实条件来说,落实邀请外籍裁判执法本赛季中超比赛的难度很大,可操作性不高”,这样的表态引发了不小的躁动,要知道,今年联赛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二阶段的淘汰赛制。在往年,裁判的一个错误判罚对一支球队整个赛季走势的影响是细微的,但今年,在淘汰赛制下,一个错漏判就可能直接影响争冠或者保级的格局,甚至一支球队的命运。

在本土裁判的第一阶段执法未能得到多数球队信任的情况下,请外籍裁判执法就变成了必选项,即便受到欧洲联赛在打、防疫等多方面因素限制,请来的外籍裁判也不见得水平多高,但安慰作用大于实质作用。

“中超的判罚已经不错了”,这是裁判业内人士对于第一阶段中超的评价,他的意思是,国内水平最高的裁判都到了中超,这已经是目前国内足球判罚水平的最高体现。一个事实也许可以证明此言不虚:根据亚足联的裁判评分系统,有一名中国裁判有机会吹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还有一名裁判有希望担任VAR裁判。

但实际执法情况却远远谈不上“不错”,第一阶段最后一轮比赛前,裁判工作业务总结会上,由七名退役专家组成的评议组已经审议了8次争议判罚,其中包括了北京国安与上海上港的比赛。

当然,第一阶段的争议判罚,远远不仅8次,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大连人等俱乐部都曾经对争议判罚进行过上诉,这其中的不少判罚都是尺度问题,多次点球判罚的尺度不一,导致几家俱乐部进行了申诉。在赛季开始前,中国足协裁委会多次在裁判业务培训时强调了尺度统一,进入赛区后还进行了强化学习,但本土裁判仍旧把握不住尺度,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只能是裁判自身执行力不足,而且差异明显。

联赛第13轮,在北京国安0比1上海上港的比赛中,穆伊禁区内踢倒比埃拉,主裁判张雷观看VAR视频回放后,认定穆伊并不犯规。这个判罚让第一阶段的裁判争议达到顶点。

在公开层面,足协继续保持着对裁判的支持,裁判人手不足,赛会制令裁判只能连轴转,甚至出现助理裁判连吹两场的尴尬情况,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之中出现错误,当然值得理解,也需要支持。但同时,对于第一阶段的争议判罚,中国足协也有必要的总结与思考。

有趣的是,中国国家队在上海的集训,还特别请了裁判专家来给国脚作讲解,讲的不是执法新规,而是就第一阶段联赛的一些争议判罚做讲解,告诫国脚、纠正误区,由此可见第一阶段本土裁判的判罚带来的尴尬之处。

“中超第一阶段不太涉及球队具体利益,第二阶段是淘汰赛,裁判每次判罚都可能直接关系球队命运,需要特别谨慎”,裁判圈人士对此有清醒认识。

裁判成为比赛的主角,次数有点过多,足协人士认为,俱乐部反应如此之大,背后反映出的是对本土裁判的不信任,毕竟在国内足球环境下,裁判的一些失误往往被俱乐部认定“不是技术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裁判选派上需要考虑如何让俱乐部以及球迷等更加信服的问题。

过去几年,邀请外籍裁判员执法中国联赛是常态,还曾聘请克拉滕伯格等裁判员作为中超专职裁判员,欧洲联赛裁判员在五大联赛的熏陶下,水平更高不容置疑,因此中国足协以往都倾向于请欧洲裁判员。不过,今年情况不太一样,一是欧洲联赛正常进行当中,二是新冠疫情并未完全受控,很多欧洲国家的情况不太乐观,综合考虑之下,足协只能优先考虑亚洲国家的裁判到中超执法。

近年亚洲各国联赛竞争力逐渐提高,裁判员水平也水涨船高,得到认可,最典型的是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裁判员,比如伊尔马托夫等裁判,是世界杯等国际大赛的常客。

足协目前在推进邀请外籍裁判的工作,因为涉及到防疫等方面的考虑,最终成行的人数不会太多,按照记者目前的了解,暂时敲定的有3名亚洲籍裁判员。具体的使用会衡量比赛的重要性以及敏感程度,在争冠组、保级组的关键场次,会让外籍裁判执法。

第二阶段比赛10月16日就开始,外籍裁判入境要进行隔离观察,按照目前的进度,外籍裁判可能会错过第二阶段的首轮比赛。

足协人士也提醒,即使外籍裁判执法,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判罚尺度的问题,因为他们在各自的联赛执法时的习惯以及对规则的理解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所以中超俱乐部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更好适应外裁的执法特点。

  • 最近更新
  • 相关文章
  • 热门点击
发表评论
1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