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更新
时间: 2021-01-05 CBA
赵继伟CBA生涯首次拿到30+。
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尽管辽宁男篮“爆冷”112比119不敌江苏男篮,但赵继伟在这场比赛中拿到了个人CBA生涯的首个30+、迎来了个人的一个里程碑时刻。赵继伟首次砍下30+的确有让人兴奋的理由,但在征战CBA联赛的第8个赛季才拿到30+,赵继伟的这个30+难免也让人发出“迟到”的叹息。
不过,迟到总比不到要好!回顾26个赛季的CBA联赛,本土球员拿下30+真的很有难度,因为据不完全统计,赵继伟竟然是第210位在常规赛阶段能够至少拿下一次30+的本土球员。26个赛季、210名球员,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反差,也因此还是让人颇有一些感慨。
孙军至今依然是本土球员单场得分纪录保持者。
在CBA的26个赛季之中,仅仅从本土球员的得分一项看,2008-2009赛季也许都是一个“变革性”的赛季。在那个赛季结束时,CBA联赛的单场得分纪录还是孙军所保持的70分(2000-2001赛季),而随后的2009-2010赛季,随着艾米特(山东男篮)砍下71分、完成对孙军的超越,CBA联赛不仅再也见不到本土70+、而且更多的外援将孙军的纪录不断甩开。
重新回到2008-2009赛季,在那个赛季中,从胡雪峰拿到45分创本土球员那个赛季的得分纪录、到现北京男篮主帅解立彬拿到30分,那个赛季共计46名本土球员至少砍下一次30+,这是当时CBA联赛单赛季本土30+人数的最高峰,而且至今依然没有任何一个赛季可以超越这一成就。
还是以2008-2009赛季为界。在那个赛季结束时,共计126名本土球员在常规赛阶段拿到个人CBA生涯的首个30+,而截至目前的此后12个赛季之中,共计不过84名球员达成了个人CBA生涯的首个30+而已。
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相比于早期的CBA联赛,如今的CBA联赛的场均得分(观赏性)显然更高,因此,这样的对比也许就和单场得分纪录基本上全部由外援所掌控一样,意味着本土球员在进攻端的“戏份”越来越少。
看上去的确如此。在2011-2012赛季,CBA联赛场均得分最高的球员是场均18.1分的王治郅,这也是CBA联赛历史上首次没有任何一位本土球员的场均得分能够突破20+,也就是在那个赛季,一共不过16名本土球员曾经有过单场30+的表现。
就在麦克鲁姆“空砍”82分、再度刷新CBA联赛单场得分纪录的2014-2015赛季,也一共不过18名本土球员至少有过一次单场30+的表现。但这样的表现,其实已经比之前的2013-2014赛季出色,因为在那个赛季,一共只有16名本土球员有过单场30+(单场最高分是顾全的41分)。
26个赛季,共计只有210名本土球员至少有过一次30+的表现,看上去的确是一个令人颇有些遗憾的数据。不过,另外一个值得欣慰的数据是,从上赛季“全力以复”开始,因为外援的不到位以及对于外援的限制更加严苛,本土30+仿佛又开始变得“平常”。
王哲林是最近一位拿下50+的本土球员。
上赛季,不仅共计25名本土球员拿到30+,而且其中还包括王哲林拿下51分,要知道的是,在CBA联赛的历史之中,之前能够单场50+的本土球员,还是2006-2007赛季的唐正东(51分)和王治郅(51分)。
本赛季同样如此。从吴前在揭幕战就砍下39分,到赵继伟拿到个人CBA生涯首个30+,本赛季至今已经有21名本土球员至少拿到一次30+,而且包括齐麟(38分)、高诗岩(35分)以及胡明轩等年轻球员,均是在本赛季和赵继伟一样拿到了个人的首个30+。
齐麟拿下38分助新疆击败辽宁。
考虑到本赛季的常规赛尚未过半,这因此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本土球员拿到30+。这当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蛋糕(得分)就那么大(多),本土球员究竟是因为外援出场时间、出手次数受限,才能够在进攻端不断实现突破,还是因为个人的能力达到了让外援主动给自己“让出蛋糕”的水平,在未来也许同样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