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更新
时间: 2018-09-07 德甲
首届欧洲国家联赛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首先迎来的便是最近两届世界杯冠军德国与法国的正面碰撞。
看上去,互交白卷的比赛结果并未贡献期待中的进球和胜负,但是贯彻全场的精彩对决依然无法掩饰——法国队继续展现青年才俊带来的技术发挥,而德国战车则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终于做出了不同的战术尝试。
【优先强化防守,两队本场比赛的共同选择】
作为世界杯后的首场正式比赛,本场强强对决对两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对此,法国队此番公布的23人大名单与世界杯时的名单基本一致,而急需重新证明自己的德国队主帅勒夫则招入了三名新人,不过球队核心框架与世界杯名单相比变化不大。
通过首发名单可以看出,法国队同样保持了世界杯期间的惯有阵容,只是门将洛里因伤缺席而由阿雷奥拉接替。
同时,瓦拉内接过了队长袖标,继续与埃尔南德斯、乌姆蒂蒂和帕瓦尔组成球队防线。坎特和博格巴搭档双后腰,马图伊迪出线在右侧,而姆巴佩则位居左侧,顶在锋线上的是格列兹曼和吉鲁。
相对而言,德国队看似保留了固有球员,但是在布局方面却充满变化。
后防线上,鲁迪格与金特尔首发登场担任边卫责任,而中卫组合则是博阿滕+胡梅尔斯的拜仁组合。
近两年向边后卫位置发展的基米希回到了后腰位置搭档克罗斯,而后腰出身的格雷茨卡则位置前移。此外,罗伊斯与穆勒分居两侧,中锋依然是维尔纳。
【两队防线布局稳健,由此决定比赛走势】
法国队在今夏俄罗斯赛场上诠释了在足球发展浪潮中,如今唯独保守主义才能带来杯赛冠军。
所以回顾法国队的世界杯表现,高卢雄鸡或许踢得不够精彩、战术充满功利,但是却不能否定这支球队的沉稳与老练。例如在斯图加特担任边后卫的帕瓦尔来到国家队后改为边后卫,这样的选择明显是优先考虑加强防守。
而在这样的防线设计外,中场无所不在的坎特进一步增强了协防与保护,进而搭建起有效的整体防守。
由此可见,虽然贵为新科的世界冠军,但是法国队并没有因为荣誉而改变理念,自比赛开局后依然全线回撤,并没有刻意争夺中场区域和控球权。
在世界杯赛场上被对手反击打得苦不堪言的德国队则明显汲取了教训,更何况法国队的速度优势正是德国战车所忌惮的杀招。所以,勒夫在本场比赛优先构建防守的目的非常明显,两名中卫吕迪格和金特尔“委身”边后卫便是针对性选择。
不同于外界此前预测的三中卫体系,吕迪格其实直接转至左边路并专门对位防守姆巴佩,以此遏制法国队的边路优势。
同时,基米希转战后腰位置无疑是勒夫的又一变招。
在组织核心克罗斯防守太水的软肋下,补充“坎特式”的保护型后腰一直是德国队所急需的,而基米希本场比赛承担的正是这项重任——在这个并非陌生的位置上,“鸡爷”似乎再度找到了瓜帅时期的中卫属性,屡屡回到己方禁区完成协防与保护。
当然,这样的位置属性也让基米希不用再担心助攻后留下的身后空当。
由此综合两队的战术布局不难看出,在“稳”字当头的前提下,两队最终走向0-0的平局也就有了必然性。
特别是上半场的试探性阶段,两队更多的是展现出在防守端的深厚造诣。只是不同于法国队几乎无所不在的中场灵动性,德国队在中场硬度方面确实存有差距,特别是克罗斯这个点在防守端有心无力,这便导致法国队在上半场收获了更多的冲击德国队球门的机会。
【恶疾难治,中锋匮乏依然影响德国战车】
拥有了诸多天才球员,高卢雄鸡的进攻冲击确实是“世界级难题”,所幸德国队强势的后防组合不逞多让,还是完成了贯穿全场的有效抵抗。
在此基础上,德国战车在进攻端也做出积极调整,不断试图向法国队的冠军防线做出反攻,只是中锋位置的力量匮乏依然是德国队无法弥补的软肋。
作为德国队正选中锋,维尔纳在本场比赛的定位较之世界杯期间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注重在两个边路区域发挥自身的速度优势,而这正是他在莱比锡队内的擅长角色。
不过,德国队内并没有如波尔森或奥古斯丁这样的强点顶在中路,因此勒夫的设计是在维尔纳拉边的同时,由位置提升的格雷茨卡或转至中路的穆勒和罗伊斯在相互换位后伺机承担起中锋职责。
只是通过俱乐部的历练已经证明,穆勒、罗伊斯以及格雷茨卡均非中锋的合适人选,他们更擅长在传统中锋的身边发挥跑位和抢点能力。
因此,由于德国队没有中锋的牵扯和支点,穆勒等人在前场的传接发挥已然不错,但是不善对抗的劣势让他们依然无法撕破法国队密集的防守壁垒,这便是德国队在上半场机会有限的原因所在。
再看本场比赛下半场的转折,此时在进攻端更需要增添人手的法国队增加了参与球员,这样的阵型前提转而让德国战车获得了充足的进攻空间——在缺乏中锋的前提下,德国队的速度型进攻球员无疑更为需要这样的区域和空间。
以第63分钟的这次快速进攻为例,由于法国队此时整体阵型前压非常明显,德国队通过中路和边路的简单结合便有效完成了进攻推进,随即由助攻上前的金特尔横敲至中路,快速跟进的罗伊斯接球直接推射,可惜被阿雷奥拉扑出。
由此可见,在没有一名传统中锋硬砸的局面下,唯有这样的空间优势才能发挥出德国队在进攻端的跑位特点和默契配合。
否则,球队面对“铁桶阵”时更多的机会只能来源于定位球和远射,而这正是德国战车折戟今夏世界杯时所暴露出的最大问题。
【德国放弃传控,两队在边路正面对决】
除了阵容设计方面的调整,勒夫的球队在本场比赛终于摒弃了外界所普遍指责的传控战术。
在稳住中后场的局面下,随着维尔纳频频转至边路参与进攻,再加之边后卫的助攻积极,德国队对场地宽度的充分利用更多的成为本场比赛在进攻中的有效尝试,中后场的精准长传则让这种“两翼齐飞”的打法如虎添翼。
不过,勒夫对于两个边路的保守布置显然限制了球队的整体进攻。
相对于金特尔在多特时期曾尝试过右后卫,本场比赛在右路的助攻并未彰显不适,但是突然改踢左边卫的吕迪格则明显找不到节奏。
不同于切尔西的三中卫体系,直接局限在边路的吕迪格在助攻阶段很难为球队贡献力量,全场73%的传球成功率成为了德国队在进攻中的最弱一环。
当德国队的战术理念彻底转变,法国队其实对于自身进攻同样有所调整。
马图伊迪的左路登场与赛前预料的三后腰体系还是存有区别,这让格列兹曼趋向于中路活动,进而更好的发挥组织和调度作用,甚至在吉鲁下场后直接扮演了“假中锋”角色。
如此活跃的格列兹曼不仅有效牵制德国队的防守,甚至不断寻求机会在中路直接找寻射门机会,毕竟德国战车在后腰位置的防守不足有目共睹。
看一下这个镜头,格列兹曼在禁区外接到传递后只用一个简单动作便拜托了克罗斯的眼神防守,随即的左脚劲射被诺伊尔挡出。这样的位置布局,显然是德尚在战术设计中的针对性安排。
此外,不要忘记法国队同样犀利的边路攻势,这让两支球队在本场比赛把边路攻防列为了头号主题。
姆巴佩在边路进攻中的积极姿态毋容置疑,两名边后卫的助攻力度同样确保了球队攻势,只是吉鲁在国家队还是找不到进球靴,多次在门前与进球失之交臂。
需要指出的是,法国队随着战局的提升而在下半场有意识的增强了进攻,但是随即而来的险境则是被德国队屡屡获得反击机会,甚至连助攻上前的胡梅尔斯都获得了在禁区内直接射门的机会。
由此不难看出,离开了阵地死守的法国队其实在防守端问题不少,而这或许正是德尚不得不采取保守主义的原因所在。
【结语:0-0的比赛依然精彩!】
回顾整场比赛,保守主义无疑是两队在这关键对决中的共同选择,而验证了这股风暴在功利足球下确实越演越烈。
不过,这样的战术理念还是无法掩饰本场比赛的战术深度和两队球员的精彩发挥,特别是两位主教练在进攻中设计的简单却高效的战术着实展现了水平,并在看似平淡的碰撞下实则创造了诸多机会。
只是两队门将阿雷奥拉和诺伊尔的发挥神勇才力保城门不失,最终让两队收获了一场充满遗憾,却能接受的0-0平局。
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