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更新
时间: 2018-10-18 国际冠军杯
近来,频频有外媒曝出关于李勇鸿的消息。意媒称李勇鸿在米兰期间给球队带来了超过1.26亿的损失。李勇鸿从当年入主豪门球队的神秘富商变成“负伤”,甚至被法院纳入失信名单。自己也在成为米兰老板的短短一年里从“李哥”变成了外国人口中“不懂球的中国商人”。李勇鸿入主米兰的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是中资入主海外球队的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从2015年开始,来自中国的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海外足球市场,目前据公开资料统计,自2015年以来,有中资注入的海外球队超过了20支,涉及资产超过了20亿欧元。这些被中资注入的球队不乏运转顺利的例子,但还有不少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到头来让投资者不能善终。那么这些没能运转顺利的球队,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希望能用自己所了解的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代表:李勇鸿(AC米兰)、夏建统(阿斯顿维拉)。
还记得当年王老板的万达注资马竞的时候,一位西班牙的朋友兴奋的跟我说:“出大事儿了朋友,你知道吗?你们中国有个富豪为马竞投资了,都上了电视了,你快看。”中国资本入主海外球队,特别是欧洲豪门球队,从中国球迷的角度来讲还是多少有些民族自豪感在心中。国家强大了,有钱了,我们虽然自己的足球底蕴还不够厚实,但是怎么说你们欧洲豪门的球队也有了“中国血液”。
但是抛开球迷的身份,难道那些投资海外球队的人们都是球迷吗?笔者认为他们其中不乏有将足球看做事业的人,希望能够借助欧洲这片土地培育属于我们自己的足球苗子的人,徐根宝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后文我们还会说到)。
但是绝大多数的投资者还是商人,他们投资的第一要务仍然是赚钱。投资球队是为了走投资-持续盈利,或是投资-升值-出售这样一个商业流程。至于投资的东西是足球队、篮球队还是饭店、洗脚城这都不是那么重要。如果注定是个亏本的买卖,不会有人这么傻的走向这个大坑。
李哥之所以借款收购米兰并花下重金引援,看重的也是球队成绩提升之后的经济价值。只是最终事与愿违,球队的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自己的名声败了,还背了一身的债。
差不多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位收购海外球队的中国商人身上。2016年夏天,刚刚降级的阿斯顿维拉队迎来了夏建统和他的联合睿康集团。初来乍到的夏建统在刚开始来到维拉的日子里表现的很慷慨,花费大笔资金引援,并且请来了著名教练迪马特奥。如果球队能在短期内升上英超,那么俱乐部的价值将大约会上涨2亿英镑。
但好景不长,尽管英足总对于从英超降级的球队有着一定的财政援助,但是在连续两年冲超失败的情况下,俱乐部的财政还是垮了下来。最终夏建统不得不以300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了自己手中55%的维拉俱乐部的股权,这个价格还不及他当时收购价的一半。
投资球队本身已经花费大量的财力,而在入主之后又砸下大笔资金引援,力图在短时间内在成绩上有所飞跃并完成俱乐部价值的提升。这种方式本身有“赌”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对于生意人来说,“赌”本身也是生意的一部分。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只不过这比生意是足球俱乐部而已。
也许相比于球迷或是专业从事体育产业的人的思维,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资球队老板将投资球队当成了更单纯一些的“生意”,而所谓的“不懂球”也许就是问题的一个根源。为什么是也许呢?因为足球世界从某些方面来讲就是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地方。假如米兰在李哥入主后的一年里夺得意甲冠军,那么李哥还会是李哥,甚至升级成“李大爷”、“李爷爷”,还会被树立成经营球队的典型,而不是现在的“不懂球的中国商人”。
代表:徐根宝(洛尔卡)。
如果说上面所举的例子以及涵盖的是将投资球队更多看成纯粹生意的人。那么下面的这一个是笔者认为最让人惋惜的一位海外球队投资人。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青训教父”的徐根宝。
徐根宝在收购之初曾表示:“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搞商业足球挣钱的。”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在之后深深的伤害了这个老人。
2015年,徐根宝收购西乙B洛尔卡俱乐部,并领导洛尔卡在2017年升级。但一年之后,徐根宝老先生就被迫放弃了西班牙联赛的参赛资格。其背后的原因是球队内部出了“内鬼”。
2017年徐根宝带队征战天津全运会期间,洛尔卡俱乐部的财务人员私刻公章,冒用徐根宝签名为球队签下了大量的商业合同来谋取私利,同时也为俱乐部欠下了大量债务。最终导致球队财政的崩溃。
虽然徐根宝也曾向当地政府提起诉讼,但当地政府与洛尔卡俱乐部的态度还有各方的压力让徐根宝最终决定不再起诉该涉事员工,并且放弃了洛尔卡俱乐部。
笔者认为,徐根宝在洛尔卡的经历不能算是失败。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洛尔卡一切运转正常并完成了升级。只是老爷子在国外遇到了坏人,加之当地政府“欺生”的做法,让起初美好的愿望不得不提前结束。
代表:王健林(马德里竞技)。
万达集团注资马竞是中资入驻海外俱乐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万达集团财力雄厚,而2015年的马竞还贵为西甲的卫冕冠军。王健林的万达集团不仅收购了马竞20%的股份,还买下了马竞新球场的冠名权。当年这一“强强联合”真真算的上是个大新闻了。
但是在今年的年初,万达将其名下的马竞股份悉数出售,当年这一段“强强联合”的佳话也走到了尽头。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新政不无关系。在发改委下发的《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中,海外足球俱乐部被列在了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行列中。
注资马竞这一件事在万达庞大的商业版图中只算得上是九牛一毛。王老板也肯定不会为了这“一毛”而甘冒风险。那么出售其在马竞的股份也就顺理成章了。
代表:复星国际(狼队)、苏宁集团(国际米兰)、华人文化&中信资本(曼城)等。
上面我们提到了一些中资入主海外俱乐部之后所遇到的问题。而近年来有中资入驻的海外球队并不在少数,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是运转的很平稳顺利,有一些俱乐部的成绩还相当不错。
据国米最新财报显示,自苏宁集团收购球队大部分股份以来,苏宁已经累计为国米注资近5亿欧元。球队近年来的成绩也有所提升,上赛季国米获得了联赛第四名,本赛季又重返欧冠。在中国老板旗下的国米也正走向复兴。
本赛季才刚刚升入英超的狼队也是一支中资球队。直到上赛季它提前4轮冲超成功之前,这支由复星集团100%控股的中资球队都表现的异常“低调”。狼队的成功也绝非偶然,除了集团本身决策谨慎之外,他们还与著名经纪人门德斯有着密切的合作。这也为球队在人员上的选择多了很多把握。
英超豪门曼城队也是一支“流淌着中资血液”的球队,他们在2017-18赛季收获了英超冠军。这也再次说明了中资注入与否并非影响球队成绩的关键。
另外荷甲的海牙俱乐部、法甲的里昂和尼斯、西甲的皇家西班牙人队、格拉纳达队这都是由中资收购或参股的球队。格拉纳达队虽然在被当代明诚足管公司收购后的那个赛季不幸降级,但本赛季在西乙联赛中表现出色,大有升级的可能。
当代明诚足管公司董事长蒋立章曾在球队降级后表示:“对西甲球队的运作,第一次嘛,所有东西都不知道,只能勇敢探索往前走。在对球员离队造成的影响,以及应该怎样引援的等方面的判断和理解上,还不是很充分。通过这一个赛季,我们知道原来这些事情是这个样子。”
现在看来,蒋立章逐渐找到了运作球队的门路。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中资入主海外球队的风潮经历了从起初的蜂而上至到现在的无人问津,这期间很多不同的公司尝试了不同的运作模式,国家的政策也有所变化,大家对海外俱乐部的运作也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些被收购或注资的球队中每家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从最初投资的目的到运作的模式都各不相同。我也仅仅是从现有资料和较浅的层面进行分析。虽然海外中资球队有着一些失败案例和存在的问题,但是也不乏像狼队这样的成功案例。万事开头难,现在收购一支海外球队甚至豪门球队对于中国财团来说已经不是一件不可企及的事情。但是在经营上面我们的企业或财团还没有完全摸到门路,与老牌的欧美财团还存在差距。
在为人处事上,我们中国人讲究一个平和。在我们未接触过或接触的少的领域犯下错误、出问题也属正常现象。只要这些中资球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谨慎前行,吸取同行的经验教训,中资球队在海外的成功未必遥不可及。
注:文章转自懂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