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

怎样打斯诺克、台球?打台球的身体发射击打系统

时间: 2018-08-25 台球

点击 "斯诺克 "

关于瞄准系统及其精度校正,其核心是要能做到“三线合一”,即,视线,球杆(线),击球线(瞄准线),要能准确地共处同一垂直平面内。但是要想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主观上的做到和客观实际做到往往有差距。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主客观的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这样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

你正对一扇窗户的某一个窗框站立(比如你家里的窗户),身体距离窗户一米至两米之间。抬起你的手臂(比如说,你打台球时的持杆手),用食指指向该窗框的中心线,此时,无论你是用双眼还是只用主视眼,都应有一样的视觉效果。此时,如果你的食指是一把枪的枪管的话,你扣动扳机,子弹会准确地打在窗框的中心线上。只要你的手臂不动,即使你闭上眼睛,你的射击会照样精准。下一步,真的要你闭上眼睛了,但手臂一定不能动。将你的头部微微向右转动,再睁开眼睛,你会发现食指已经指向了窗框中心线的左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食指继续指向窗框中心线,就要将手臂微微右移。此时,你主观上确信你的瞄准准确无误,但当你扣动扳机以后,子弹却是打在窗宽中心线的右边!同样,如果你将你的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你会发现食指已经指向了窗框中心线的右边,调整食指指向后,子弹会打在窗框中心线的左边!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头部不摆正,你的两眼连线不垂直于实际射击线。那么,你的眼睛就会“欺骗”你!就会产生“视觉错位”!

回到台球上来,当你站立在台球桌前时,你的手臂在你身体的一侧,本就不与你视线共处同一垂直平面。当你附身向下趴时,要求你的视线和球杆及击球线(站立时已确认)共处同一垂直平面。然而将头部置于球杆上方以确定视线方向的时候,转动头部不如转动眼珠来的省事儿和舒服,人有时就会“偷懒”!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自己常常意识不到“偷懒”!其后果是什么呢?由于“偷了点儿小懒”,头部未摆正,导致视线方向出现误差,就产生了“视觉错位”。在“视觉错位”下的瞄准方向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客观正确的瞄准方向。直接后果是:在“视觉错位”的情况下,右手持杆的人打目标球的右侧实际击打效果就会比主观预想的要薄,打左侧就会主观预想的要厚;左手持杆的人打目标球左侧实际击打效果就会比主观预想的要薄,打右侧就会比主观预想的要厚。

我的一个球友,右手持杆,有一次,在打一个中长台半贴库右底洞,问我怎么瞄准,我说,现在这个角度,这个距离,你打目标球的右边一半刚好。他瞄了一会儿,并刻意注意了出杆动作,发力很好,出杆也很直,但当母球接近目标球时,他“啊”的一声叫了起来,“怎么薄了这么多?!我瞄的就是半颗球呀!”,我跟他说,你头部不正,导致你的视线方向错误,指挥你的球杆往薄了打。不信的话,你打一个左底袋试试,同样的角度,同样的距离,你一定打厚!……现在我的这位球友最炫技的的本事就是打中长台半贴库,逢人就吹“梆球没链儿”……

如果你看过2013年斯诺克世锦赛的第一场比赛,奥沙利文对坎贝尔,坎贝尔竟然打丢了一个关键的洞口球!一个对角长台,需要打目标球右边,结果打薄了。你观察一下便知,右手持杆的坎贝尔头部不正,视线方向不对!瞄准系统校正的不精准,又晃脑袋,又跳脚的,再懊恼也是白搭!瞄准系统校正的不精准,长台准度自然不灵。就像坎贝尔,瞄了半天,自以为瞄的很准了,岂知他的眼睛“骗”了他。职业球手怎会…..?你无需迷信和奇怪,同样都是地球上的人种,客观规律管你是谁?!

那么,怎知自己的视线方向是否正确呢?怎知自己的视觉是否真实反映了客观实际情况,而非错位了呢?一句话,不能只依照主观判断,必须实际检验!只有实际检验结果和主观判断结果一致,才能最终确定主观判断正确。比如说,明明你自己认为你已经很正的面对窗框了,明明你已经认为无论你的头部,你的眼睛,你的手臂,手指等等都绝对放置正确了,但是你扣动扳机以后,子弹就是没打到你主观想要打到的位置,那么你就必须承认你的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有误差,就必须调整,校正,直至误差小到能接受的程度。台球瞄准系统的精度校正与射击瞄准系统的精度校正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射击准还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枪身和撞针及撞针发射装置必须没问题。反映在台球上,就是球杆要直,传力要好以及更重要的是:击球时,发力要好,出杆要稳,要直。即,要有一个身体正确,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

我一直在强调发力,强调出杆的稳和直。在这儿,我要讲讲姿势与发力和出杆的关系。即,如何建立身体正确,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

什么是打台球的身体发射击打系统?

定义

持杆手臂(包括手指,手掌,手腕,腕关节,小臂,肘关节,大臂,肩关节等等。)及非持杆手臂,手架(或架杆器械)构成身体的发射击打系统。

如何建立正确,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使得发力顺畅,通透?如何做到出杆又稳,又直?

首先是,要能打出力量。

打台球,能否打出应有的力量十分重要。

直线球或厚球的击打,由于母球已将大部分动量传递给目标球,母球需要依赖自身的旋转动量或不多的剩余动量实现预期的走位目的。如果击打力量不够充分,就达不到走位要求。比如说,远台低杆,强高杆多库较位,超小角度大力登杆横移等等。

你不知道你的击球力量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要是你做过了,和你的同伴比较,你的击球力量是处于什么水平呢?你是否将你的潜能发挥至最大了呢?

将自身的潜能之一,击球力量,能否最大化的发挥和释放十分重要。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手架距离过近,打不上力量;还有些人虽然手架距离够远,但拉杆距离(后摆)却很短,同样打不上力量。不能充分发力,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母球,就难以做到最佳走位。

那么,如何能将自身的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达到自身击球力量最大极限或接近最大极限呢?

首先,站位距离是第一要素。

站位离母球过近,握杆位置就会太靠前(距离杆尾太远),手架距离也会过近,就难以打上力量。站位离母球过远,虽然握杆较靠后,有助于发力,但是由于手架距离过远,难以充分拉杆(后摆),仍然无法打上力量。因此,合理的站位距离(既不近,也不远),才能充分发力。最佳的站位距离对应手架的最佳距离

其次,握杆的位置务必正确。

静止握杆时,确保小臂自然垂直于地面。小臂与大臂夹角等于小于九十度。大臂抬起过高或握杆位置偏后,则会引发拉杆(后摆)不畅。

第三,后摆要充分。

满弓或接近满弓击球,保证一定的出杆距离,才能打上充分的力量。

第四,小臂摆动速度要高,出杆速度一定要快。

即便是满弓击球,出杆速度如果不快的化,击球力量仍无法达到要求。要能将小臂“甩”出去。小臂和大臂不是慢悠悠地合拢,而是小臂快速的“甩动”,快速与大臂“折叠”,夹紧。

第五,手腕的快速“抖动”和手指的逐渐“抓挤”要与小臂的快速“甩动”配合到位。

腕力和指力分寸的掌握,无论在短后摆击球和长后摆击球中都十分重要。大力击球中,快要击到球时,用腕力再次提速,并通过手指(恰当的指力)抓挤,使得球杆以最大的动量撞击母球,让母球获得足够的前进动量和旋转动量,才算是完成了手臂运动的最佳击球效率。

第六,在整个过程中,身体要平衡,要放松,持杆手臂也要放松。

要把握身体的重心,过于前倾或后座,或过于将重心偏于支撑腿都会使身体紧张,要么非持杆手肩疼,要么支撑腿腿疼什么的。手臂的放松是十分重要的。握杆一定不能紧,越发大力,越要放松。放松,才能为球杆提供最大的速度,才能将“杆力”发挥至最佳。放松,舒适,平衡和协调,才能最大发挥自身潜能。

击球力量是一个球手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将主球打出多快的前进速度和多强的旋转速度是衡量一个球手发力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 最近更新
  • 相关文章
  • 热门点击
发表评论
1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