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

欧洲国家联赛,一项菁英主义的伟大发明!

时间: 2018-09-11 世界杯

刚刚过去的一周,欧洲国家联赛结束了首轮的较量,不过业界对于这项新赛事的反应并不热烈,至少不如对传统的欧洲杯或世界杯热烈。这个赛事从酝酿之初,就没有在媒体激起太多反响,更多的是疑惑。既有洲级的欧洲杯,以及洲际的世界杯和联合会杯,再添国家联赛不是会把球员累死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文将进一步挖掘赛事的意义和价值,阐述其实操之肯綮。

上周末,新生的欧洲国家联赛起步。业界对此暂时没有太热烈的反响,但应该看到,这项新赛事的出现是具备深远政治和经济影响的历史性事件,很可能改变未来国际赛事的格局。

国家联赛诞生的初衷很简单:整合热身赛,提高国家队赛事的吸引力。将球队区分出三六九等,分散于4个级别,催生出12支“欧甲”菁英,3队一组,各组头名争夺冠军,为观众带来连场强强对话,是这项赛事的精髓所在。而每小组中,1至3名每个名次均事关重大,分别意味着争冠、保级、降级,又确保每场比赛均有意义,是赛制设计的精妙所在。

几十年来,世界杯一直是足坛最叫座的比赛,但过去20年中,足坛政客为换取选票,给赛事灌水扩军,其精彩程度大不如前。应对欧洲豪门俱乐部咄咄逼人的态势,提升国家队赛事的价值和意义刻不容缓。在这一背景下,欧足联做出摆脱传统“民主路线”的尝试,推出走“菁英路线”的赛事,势在必行。

国家联赛,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生造出来扰乱市场和球场秩序,而是具备深远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改变未来国际赛事的格局。欧洲国家联赛的诞生,已带动其他洲际足联有意仿效,亚足联也开始探讨在所辖范围内,举办类似赛事的可行性。

表面看,国家联赛诞生的初衷很简单:整合热身赛,提高国际赛事的吸引力。说到底,是为钱。国家联赛的出场费和奖金暂时只有7600多万欧元,和欧冠分金的力度相比不多,但也很可观。国家队比赛式微非一日之寒。欧足联的高层早在2010世界杯前后已看清这一趋势,忧惧不已。对照当时发生在欧洲足坛的大事件,不难发现欧足联遭豪门俱乐部逼宫,已无退路。首先是皇马的巨舰政策,然后是最近七八年英超坐大。

欧足联及其旗下会员和各国豪门,既是合作更是竞争关系。主管机构掌握比赛,俱乐部的王牌是人力资源。俱乐部越强势,另起炉灶的想法就越强烈。欧冠的一系列变革——从单纯的淘汰制到小组循环加淘汰赛,各国豪门无需国内联赛夺冠便可参加,到现在四大联赛的前四藉“历史功勋”直入正赛,矛盾从未平息,愈演愈烈。

俱乐部欲壑难填,令这一矛盾无解。“欧超”的概念势将从阴影化为现实。一俟时机成熟,豪门俱乐部必然脱离主管机构自创比赛。最近几年,“国际冠军杯”在全球范围推广,其模式让欧足联如芒在背。应对豪门咄咄逼人的态势,提升国际赛事的价值和意义刻不容缓。任由国家队比赛的市值衰败下去,各洲足联乃至国际足联终将名存实亡。

世界杯仍是足坛最叫座的比赛,但过去20年灌水,其精彩程度大不如前。世界杯超越奥运会,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体坛盛事,得益于于16强时期名局繁多,史上经典赛事大多产自这一时期。即使三个时期都只有十场名局,占比差异也一目了然。

从16至24再至32强,世界杯两度扩军,不仅催生明目张胆的假球(1982世界杯的“德奥合并”丑闻),还导致小组阶段强弱分明,缺乏悬念。欧洲杯也步世界杯后尘,八强时代后名局寥寥。因凡蒂诺抛出世界杯扩军至40队或以上的概念,招致一片反对,欧洲杯更是没了扩军的现实基础。

给大赛注水,是阿维兰热首创的政治游戏,换取选票的不二法门,在“政治正确”泛滥之前,就是捞取政治资本的典范。国际足联和各洲足联选举,是一会一票制,看似平等实则不公。传统列强的选票如何与蕞尔小国的等值?这个制度和某些国家的政府直选,流弊同源——纳税多寡不和选票加权挂钩,有悖希腊城邦时代的“菁英民主”理想——西方民主制度之滥觞。

经攻占巴士底狱这一闹,菁英民主被群氓民主取代。“咸与维新”裹上政治正确的外衣,世界杯和欧洲杯不可避免地堕入鱼龙混杂的低俗局面,渐失其优质文娱产品的属性。

回顾过去20年的欧洲乃至全球的国际赛事,各洲足联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抽签分组依然按照排名分档——菁英路线的残余,但大锅饭令同一小组强弱分明,仅2到4场比赛有看头,强弱对抗,差距在三五球甚至更多。

这一现实最大的困境,就是余下的比赛卖不动。比如英格兰对圣马力诺,西班牙对马耳他,法国对法罗群岛,至少其中一方上座率剧降。以存在爆冷的可能为依据,否认这些比赛不卖座,就有点抬杠了。

弱国迎战强国当然开心,反之则不然,欧足联也无法以优质的资源(强队),换取预期的市场回报。试想:英格兰和西班牙对垒,市场回报怎是英格兰对马耳他能匹敌的?

收益最大化,是孕育国家联赛的最大动力。欧足联不傻,他们从欧冠的演变吸取了足够的教训,要和俱乐部分庭抗礼,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王牌赛事,而今的热身赛、预选赛甚至正赛,含金量不足。在这一背景下,推出走菁英路线的赛事势在必行。

菁英制就是分三六九等。欧洲国家联赛将各队划分成4个级别,档次相当的球队之间进行交手,催生出12支“欧甲”菁英,3队一组,各组头名争夺冠军,为观众带来连场强强对话,是这项赛事的精髓所在。而每小组中,1至3名每个名次均事关重大,分别意味着争冠、保级、降级,又确保每场比赛均有意义,赛制设计精妙。

三六九等即是不平等。欧足联当然不会勇闯雷区,将“菁英路线”这么政治不正确的说法摆上台面;只能说热身赛缺乏吸引力,预选赛强弱分明,对买票的球迷不公平,对掏钱的赞助商不公平。

事实也确实如此,传统列强约战没有压力,但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等资深会员,如何寻觅合适的热身对手?直布罗陀、科索沃和哈萨克斯坦等新会员,又如何得到门当户对的锻炼机会?这顿鸡汤下去,即便是曾经热烈支持普拉蒂尼当选的小国和弱国,也对国家联赛分级制——根据之前一届世界杯的成绩而定——无话可说。

从中获益的还有博彩业。以往预选赛分组,四五十家协会分成5到6档抽签,种子与鱼腩交锋,赔率悬殊。下注强队赚得不多,下注弱队提心吊胆,彩民兴趣不大,行业无从扩张。

国家联赛分成4级,交锋双方的差距缩至1到2球,以往难得碰面的国家有机会切磋,悬念顿生。没有悬念的比赛,不仅失宠于球迷,也得罪了彩民。抽签早就自带菁英路线的色彩,又何必羞羞答答,妨碍生意做大?

欧足联还有一个暂时不便公开的目的:国家联赛最终取代预选赛。已知预选赛和热身赛不卖座,何不立刻以国家联赛取而代之?双轨制不是对国家联赛的推广宣传不利?新生事物需要扶持,以往世界杯和欧洲杯的诞生,都经历草创阶段无人问津的尴尬。一俟成功,列强趋之若鹜,相辅相成,遂有现在的地位。

国家联赛即使概念再好,前途光明,是国际赛的未来,也不宜急功近利。采取双轨制,给大家一段适应期,办得不好可以刹车,不影响既定格局。新桃立换旧符,万一走不通,再回头就难了。

国家联赛的赛制如何与欧预赛、世预赛接轨?以欧洲杯为例,国家联赛提供正赛的1/6名额,并决定欧预赛的抽签排名。只有4个名额可能是国家联赛暂未赢得普遍关注的原因之一。欧预赛为主,国家联赛为辅,是双轨制之精髓。

国家联赛在大赛年后的下半年进行,9月到11月有6个比赛日,4队一组主客互访刚够,3队一组还余2个,能让强队自主寻找热身对象。欧预赛押后至翌年3月启动,但在当年的暑期,又与国家联赛的决赛周并行。两项赛事交错进行,没有冷场。

国家联赛在偶数年下半年打完,冠军却要等到奇数年的夏天决出,且只和甲级联赛的球队有关,不影响欧洲杯的正赛席位。何解?欧预赛要在正赛之前一年的11月结束,10个比赛日决出20个席位。若某队得以凭国家联赛的荣誉或排名先行获得席位,这预选赛还怎么打?因此,国家联赛还有未了赛程:正赛开始前的3月,各级联赛的各组头名还要再争4个席位,如果你当时还没有获得正赛资格——欧预赛不设附加赛——这是最后的机会。

如果你已经入闱,恭喜你,国家联赛提供的附加赛机会,按照整体排名,顺位传给各级联赛中尚未获得正赛资格的国家。获得国家联赛决赛周席位的4队,有一个小福利:在欧预赛抽签时,笃定被分进5队的小组。国家联赛各级各组的头名共16队,决出所属联赛的唯一正赛席位,又补偿了鱼腩:预选赛有强敌挡道无法出线,但和同水平的球队争还有一线希望。

万一某级联赛凑不足4队咋办?缺额将由国家联赛整体排名中,余者最高排名的球队补进。不过,乙丙丁三级的小组头名不在此列,原则上,这三级联赛的小组冠军不会和更高级联赛的球队对抗,保护了各队争夺头名的积极性。

整体而言,国家联赛没有增加国际赛的场次,仍在现有的国际比赛日框架之内,但赛事对抗更均衡,强弱各取所需。原来的热身赛,大部分转为正式比赛,俱乐部也就没有理由阻挠旗下国脚归队。在争夺人力资源的斗争中,欧足联暂时取得领先。

文|林良锋

编辑|德库

  • 最近更新
  • 相关文章
  • 热门点击
发表评论
1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