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

还记得国足冲进世界杯的那天 你在做什么吗?

时间: 2018-10-07 世界杯

从小与足球为伍,与职业足球缘悭一面,兜兜转转,长大成人,还是没能离开中国足球。

这是我在国足出线日的记忆,这是我和中国足球的故事,你呢?把你和中国足球的故事写在留言里,中国男足出线时,你在干嘛?

作为一名90后,这几年我愈发感受到,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那一代人追星的执念,我父亲喜欢克林斯曼、巴乔,我们这代喜欢梅西、C罗,梅西和C罗踢得再好也无法吸引父亲的喜爱,正如姆巴佩们多么逆天也难以得到我们的垂青了一样。

但有一代球星,刚好赶上了父亲看球的末尾和我看球的起点,是我们父子俩共同的回忆,那就是世纪之交前后的国足。

当年的国足强大到什么地步呢?十强赛之前的预选赛,踢的都是些什么马尔代夫啊、柬埔寨啊、印尼啊这些我们称之为歪瓜裂枣的鱼腩,用当时的话说,就是用头球就能砸死的球队。

还记得那3个主场我们都丢了球,即便踢了马尔代夫一个10比1,球迷都不满意。客场4比0赢了柬埔寨,某报纸的标题为“尴尬的比分”。主场3比1击败柬埔寨,球迷居然倒戈开始骂“米卢下课”,气得老好人米卢忿忿不平。

当时我可能还小,感觉只要是赢了不就行了,这想法倒是和米卢后来解释生气的原因挺像的。我记得那会学了个新词叫做“血性”,主场踢印尼半场落后,下半场回来国足每隔十分钟就进了一个,杨晨缠着肩伤的绷带打进了反超一球,告诉了我什么叫血性。

国足以全胜的战绩进入了十强赛,面对的却是球迷的看低,直到十强赛首战对阿联酋的那场3比0,才把我和大人们的思维拉到了同一战线上。

那一晚我住在北京,在电视上目睹了李霄鹏的开场闪击、祁宏的狮子甩头,还有郝海东和范志毅这对老冤家的连线,比赛结束后透过窗看到工体放起了烟花,父亲把我抛了起来。那会的我还不知道国足以前遭遇过一次“黑色三分钟”,对手就是阿联酋。

再之后,国足客场击败了阿曼;客场艰难地逼平了卡塔尔,那场李玮锋最后时刻旱地拔葱救主;主场少打一人迎头痛击了乌兹别克斯坦;客场1比0艰难地再次击败了阿联酋(还记得当时门将江津中途受伤,临危受命的小将安琪多次扑救力保城门不失)。这些比赛不光告诉了我什么叫血性,还为我解释了日后军训时教官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能打硬仗”。

回到主场再次对阵阿曼赛前,下午有些堵车,我还记得自己问父亲,是不是因为大家都赶着看国足,提前下班了。之后的记忆,就是于根伟那脚扫射,和电视屏幕前的那五个现在看起来有点陈旧的大字,“我们出线了”。国足闯进世界杯,对于当时才上2年级的我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唯一的任务可能就是负责高兴,跟长辈和小伙伴们一起高兴。而且当时貌似不管是谁,都显示着一种神气,那就是中国足球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看国足踢世界杯的机会还会少吗?

2年级那会对我来说还有一件有关足球的里程碑,那就是父亲把我送去踢足球了,地点也是选得称我心意,在深圳体育场里,这样时不时还能见到我奉为偶像的深圳队的大哥哥们训练。

但是有一点是我刚一开始不太适应的,我的家长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提到以后要做职业球员,但我身边队友们的家长却好像都是如此,队友踢不好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骂得比教练还凶狠。

那个队后来还是出了一些好苗子的,比如原来国青队的核心庄佳杰和陈中流,有的没那么有天赋的也靠足球考上了大学。现在回过头看,我在那个队里水平虽然不是最高的,但至少是中上游,每次训练课结尾的分队比赛,队友们都喜欢选我。

但到了2005年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还是放弃了职业足球这条路,原因也很简单,我不是传统教练们喜欢的身体素质突出的类型,更重要的是我父母也从来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迫切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球星。对于这个父母帮我做出的选择,我觉得是非常明智的,毕竟当时的足球环境已经不比2001年了。

不过,我的生活里好像终究还是离不开足球,此后不管在哪里读书还是生活,我最先交到的朋友都是踢足球的,而且又过了10年,大学毕业后我还是选择了从事足球这个行业。

中间这十几年,中国足球发生了太多的负面,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心如死灰,但却也没能妨碍我兜兜转转回到了这个行业,或许这就是贺炜口中的“圣杯”吧。

  • 最近更新
  • 相关文章
  • 热门点击
发表评论
1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