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

裁判看台|彭健:做裁判淡泊名利,尽人事顺其自然

时间: 2019-01-07 乒乓球

彭健

乒乓球国际级裁判

前中国乒协裁委会副主任

升级比学生还慢的老师

彭健1954年生在北京,15岁上初中时,他是学校乒乓球队的成员,有一次参加比赛时,主办方要求参赛学校各报一名随队裁判,于是彭健就成了那个既可以打比赛又能够当裁判的学生。几年后,东城区举办了一次规模更大的比赛,彭健又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其中,比赛结束后,裁判前辈夏守忠老师找到彭健,希望他能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投身到裁判队伍中,于是彭健就从三级裁判开始做起,一直做到了国际级。

1985年,彭健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北京市一级裁判考试,其中有一件趣事至今还被他津津乐道。“我当时是二级裁判的时候给三级升二级的裁判讲课做辅导,等到二级考一级的时候,区里负责人因为疏忽漏报了我,结果很多我培训过的二级裁判都在我之前就获得了一级证书。”2002年,彭健通过国际级考试。2005年上海世乒赛混双决赛、2010 年广州亚运会男双决赛,彭健都出任了主裁,这两场比赛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彭健顺利完成了任务。他说:“参加多年裁判工作,只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裁判长才会把关键场次的任务委派给你。”

回忆起第一次担任裁判长的经历,彭健说只能用“忐忑”两个字来形容:开领队会怕有的注意事项没说清楚、抽签怕出问题等等,总是有担不完的心。“当时自己年轻感觉能力不足,但我想每个裁判都必须走出这一步才会逐渐提高。记得有一次全国少年比赛,我做裁判长,北京裁判前辈阎隆起老师帮我坐镇担任副裁判长。比赛第二阶段抽签时,编排组出现了失误,没完全按照规程执行,结果抽签结束后,一个领队找到裁判组指出错误,最后我们通过解释总算做通了这位领队的工作,勉强按照抽签结果进行比赛。这个例子说明,作为裁判长一定要把控好各个环节,稍一疏忽 就出纰漏。”

为人低调却不忘默默耕耘

谈到裁判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彭健总结了8个字:受益匪浅、相得益彰。“如何处理裁判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是门很深的学问,哲学中讲究质、量、度,俗话说就是掌握好分寸,这样才能有效处理好裁判与本职工作冲突的问题,我个人更倾向于先保证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再出来做裁判。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比赛回来上班遇到一位同事,问我说‘又出去挣外快啦!说说挣了多少?’我说一千,他说一天?我说十天,一天一百,对方很惊讶补助这么少!直到现在,不少人以为做裁判能拿很多补助。我的理解是做裁判不应该只为了拿补助,首先是热爱这项工作,裁判是本职工作以外的一个补充一种调剂,比如工作很累,虽说比赛裁判工作也不轻松,,但这种比赛中的紧张劳累因为环境的改变、思维的变化对身体、对大脑也是另外一种休息。”

彭健在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为全国裁判培训考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他个人却一直十分低调。“可能与家庭影响有关,我父亲就不张扬,遇事不愿意麻烦别人,我都是秉承了父亲的性格。记得30多年前 和北京裁判前辈徐宝泉老师聊天,他说在单位分房子涨工资咱们都不争,何况去争什么裁判的名和利呢。徐老师这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烙印,在后来的裁判工作中,我也是这么去做的。”1995年世乒赛前的国际级考试,论资格彭健可以参加,后来因为名额有限,彭健主动放弃了竞争机会。“没参加1995年的世乒赛确实有点遗憾,但我想不能所有的好事都落在一个人身上,什么事顺其自然就好”在与其他裁判的合作中,如果作为副手,彭健始终贯彻“献策不决策,补台不拆台”的原则,有纰漏的时候会善意的提醒,帮助同仁解决过不少棘手问题,正是他这种不争又负责的态度,得到了很多裁判的高度认可。

2017天津全运会时彭健与裁判前辈程嘉炎合影

在北京市乒协裁委会担任副主任多年,彭健对于裁判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大北京”概念;即将北京市、行业体协、大学生协会的裁判团结在一起,每逢大赛时,大家一起工作共同提高。为预防裁委会的年龄结构老化,彭健在2008年广州世乒赛期间提出了培养北京年轻裁判团队计划,自己也一直在幕后默默帮助年轻裁判。彭健目前还担任着全国煤炭体协的裁委会主任,为全国煤炭系统培养了一批乒乓球高等级裁判,每次培训过程中,他都会叮嘱学员回到单位后一定要与当地乒协主动取得联系,因为煤炭系统比赛相对较少,只有多参与地方的活动,裁判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在彭健的带领下,不少煤炭系统的裁判已经成为了地方乒协的骨干。

全文将在《乒乓世界》2019年第1期中刊登

  • 最近更新
  • 相关文章
  • 热门点击
发表评论
1评